开心创业网 > 创业点子

服装业的发展怎么样

发布日期:2022-03-23浏览次数:572

  服装业是指将麻、棉、布、化学等各种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经过生产、加工制得服装产品的行业。



  服装业的发展现状


  服装业运营方式


  服装运营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研发设计、加工生产以及品牌渠道运营。服装价值链上的利润分配约为:研发设计占35%,品牌渠道运营占55%,加工生产占10%。这就形成了男士时尚休闲鞋和服装行业的微笑曲线,设计研发和品牌渠道运营环节所获得的商业价值远远高于生产加工环节。


  根据男士时尚休闲鞋和服装的微笑曲线,研发设计和品牌渠道运营环节所获得的商业价值远远高于加工生产环节。由微笑曲线时尚休闲男装行业可延伸出3种经营模式:专业加工模式、轻资产运营模式、纵向一体化模式。(服装的微笑曲线是指这三个环节研发设计、加工生产以及品牌渠道运营利润曲线似微笑状)



  服装业市场发展


  由于市场的开放,出口纺织品数量的增加,现行标准已不能满足产品质量和市场变化的要求。大多数的合资企业、独资企业以及有出口任务的企业,采用协议标准,按供需双方的协议合同考核和验收产品。而习惯于依赖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声称没有标准制约了企业的产品开发。


  纵观国内纺织品市场尤其是制成品和服装市场上涌现出的很多被消费者认可的名牌产品,其生产企业无一不是执行严格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验制度,无一不是采用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名牌产品是以优良的产品质量为基础,以高水准的标准为支撑,这些共识和实践对促进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服装业做的贡献


  1、从纺织材料到制成品和服装的标准已形成体系和规模。截止2002年底,共有纺织品和服装标准885个(不包括纤维原料标准),其中国家标准383个,纺织行业标准502个,形成了以产品标准为主体,以基础标准相配套的纺织标准体系,包括术语符号标准、试验方法标准、物质标准和产品标准四类,涉及纤维、纱线、长丝、织物、纺织制品和服装等内容,从数量和覆盖面上基本满足了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和贸易需要。



  2、纺织品标准的采标率列为前位,基础标准与国际接轨。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对国际标准的采标率,国内平均水平约为44%,而纺织品的采标率达80%。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有关纺织品和服装的标准约有280多个。纺织行业对这些国际标准进行了研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采用或已列入年度采用计划。除采用国际标准外,还不同程度的采用了国外先进国家的标准,如美国标准、英国标准、德国标准和日本标准等。特别是基础的、通用的术语标准和方法标准基本上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使制定的国家标准达到了国际标准或相当于国际标准的水平。


  3、各类标准发挥了巨大作用。与国际接轨的基础标准,对统一纺织工业科技术语、统一纺织材料和产品的检测手段、统一规范产品的性能指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依据这些检测方法试验出具的数据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比性,而且也得到了国外客户的认可,对纺织品贸易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制定的大量的纺织产品标准,适应了产品的发展和需要,解决了无标生产的问题,为企业的大量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技术依据。


  4、企业的标准化理念对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从1989年《标准化法》实施以来,企业的标准化工作逐步加强,参与标准化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服装业的弊端


  1、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纺织产品标准是生产型的,标准的制定以指导生产为主要出发点,技术要求与生产工艺紧密相联,指标定的过细过死,特别是标准的制修订速度滞后于产品的开发速度。有些企业认为标准水平太低,而有的企业却认为标准指标过高,形成了对标准的不同要求和评价。


  2、随着纺织制品的成品化成为趋势,消费者对服饰和家庭装饰水平要求的提高,原材料质量与制成品质量不配套的问题日益突出。例如,面料标准的色牢度差,水洗尺寸变化率大,缺乏实用性能考核指标等,由于标准不衔接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消费者的投诉难以得到解决。


  3、以前采标的指导思想是结合中国国情,考虑到国内现有设备和工艺条件,因此使我国采标的多数标准为“非等效”或“参照”。除基础标准接轨程度较高外,尽管有不少的产品标准前言中写明是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但仅有少数指标甚至个别指标与国外标准一致,或采用的试验方法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因此,大多数产品标准的指标和水平没有真正与国外接轨。


在线留言
  • 想进一步了解或有疑问,请在上面留言,您将获得免费寄送的资料和专业解答。
免费电话
立即咨询